
- 幫助學生認識並瞭解他們的社會。
- 幫助學生養成蒐集、闡釋和明辨資料的技能,並有能力找出問題的癥結。
- 培養學生能夠概念化的、有邏輯的、和有創作力的思考,並依據理由作明智抉擇的能力。
- 促進學生重視個人、團體和政府對社會和經濟問題所提供的解決辦法。
- 鼓勵學生參與改善社區的活動,並培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為培養學生成為理智、敏銳和有責任感的市民,中一至中三經濟與公共事務科的課程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
核心課題
「市民」、「政府」和「經濟」三部分亦被列為核心課程,因此等內容可使學生對香港的基本架構有所認識。
在「市民」部分中,學生應該學習有關香港市民的特色 (例如年齡和性別的組合﹔人口的地域性分佈和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學生同時應該瞭解身為香港市民的權利和義務,從而成為一個盡責任的市民。
在「政府」部分中,學生應該學習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關係、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治和法律與治安對社會的重要性等資料。教師同時應該培養學生懂得欣賞政府為維持社會的穩定和繁榮而所作的努力。
在「經濟」部分中,學生應該學習有關香港能夠成為一個工業、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原因,同時應該對香港與其他地區的經濟關係有基本認識,從而明白香港經濟的特色。
選讀課題
在「社會」部分中,各類型的社會需要、服務和問題都在討論之列,教師在教授這部分時應注意訓練學生能夠
- - 明白該社會問題如何影響巿民的社區生活﹔
- - 認識該社會的現況﹔
- - 瞭解該社會的現存問題﹔
- - 辨認及建議政府與個人一些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