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分享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兼顧靈育與五育的均衡發展。課程涵蓋各主要學習領域和配合同學的能力、需要和興趣,如中四選修科目加設旅遊與款待,舉辦跨課程活動,推行德育和公民教育等。初中的中、英文科由老師組成「學習圈」,共同設計教材,分組授課,其他科目進行跨課程活動及增加中四的課程選擇。中文閱讀計劃、英文閱讀計劃、圖書館閱讀計劃、書展、書籍推介、晨早閱讀計劃、每日一篇、時事專欄回應等均提高同學的閱讀興趣。英文科與教育局借調老師協作,同學於中一入學時,作系統性英語能力測試,然後按同學能力小組上課,課程及評估內容按同學之能力設計。此外,於課堂中亦加插拼音練習,增加同學學習英語能力。走出課室,讓學生透過經歷而活動。經濟及會計科同學參觀商業機構。旅遊科參觀般空電腦訂位系統工作坊、廣州亞運導賞交流團。人文學科亦參觀立法會,了解政府的立法程序及政制發展。中六級進行中區考察活動,擴闊視野。通識科參觀東九龍文物徑、上環警署建築群、中區建築與香港文化之旅、三門仔漁村文化生態遊等。學生均樂於參與活動,表現積極。生物科亦推薦同學參加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尋找自然的故事」比賽。學校亦鼓勵跨科協作,例如宗教科、宗教活動部與中文科合辦中一級聖經朗誦比賽。經公科與中文科合辦的時事常識問答比賽,音樂科與成長部合辦「勵志歌曲欣賞會」,音樂科與中文科合辦「中文歌曲欣賞會」。

教學策略

一、學與教策略

  1. 照顧學習差異
    1. 我們堅信所有學生都學得到。因此,我們須順應學生的差異作出學與教的調適,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2. 上課編排:
      中一、中二:中文、英文上課按能力分流。不同組別編排適當的課程,以提高學習動機,進一步增強學習效能。每星期一放學後溫習英文、星期二溫習數學、中文,讓同學從中一起打好學習基礎。
      中四至中六:精英班英文、通識分組上課。數學M1、M2分組上課。
    3. 拔尖補底:
      中一: 課後每星期補習英文一次,課後每二星期補習數學、中文各一次。
      中三: 中英數課後拔尖班。
      中六: 中英數通識課後拔尖班。
    4. 編排適當的課程:
      範圍不變,程度較淺;
      程度不變,範圍縮小;
      範圍縮小,程度較淺;
  2. 多元化課程
    1. 學習是學生習得所需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手段,而學習經歷則是建構知識、掌握技能和鞏固態度的途徑。希望透過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和豐富環境資源,提高學習效能。
    2. 多元化的學習經歷:閱讀不同的資料、走出課室、運用社會資源、資訊科技、互動的學與教。
    3. 應用學習課程:應用學習是高中課程的一部分,但並非必修科目。應用學習課程的設計要兼顧平衡需要、協調課程、銜接出路、與時並進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台。應用學習課程將由大專院校及專業團體等多個課程提供機構提供。
  3. 提高學習氣氛
    增設各項學術獎項,例如交齊功課獎、最佳進步進、最佳學習態度獎、學科成績獎、學業成績優異獎等。

二、家課策略

  1. 家課政策
    1. 目的:
      1. 幫助學生加強課堂所學,激發思考。
      2. 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
      3. 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4. 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認清自己須改善的地方。
      5. 有效益的家課有助學生建構知識,加強理解,聯緊概念,並提供機會,讓他們能應用所學到的技能。
      6. 有助學生建立良好學習習慣,培養自律、負責、愛學習等正確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從而終身受益。
      7. 家課能讓教師找出及了解學生在學習上所遇到的困難,以進一步加強教學,解決學生的疑難,評估學生在汲取知識、掌握技能及培養良好態度和價觀等方面的表現。
    2. 基本方針:
      1. 每循環週,中、英、數各科最少有2次家課,其餘最少有一次家課。
      2. 家課種類、次數、份量依科務決定,但會按照顧差異酌量調節。
      3. 所給的家課的內容是有效的,能延續和鞏固學習。
      4. 所給的家課要有明確的目的,可以反映教學的效能。
      5. 所給的家課是有意義的練習。
      6. 老師能於批改後提供回饋,進一步為學生在學習上作出反思。
      7. 老師分配家課時,需照顧學習差異。
    3. 家課種類:
      1. 文字表述。
      2. 閱讀 (報章、課外讀物、備課)。
      3. 網上家課。
      4. 資料搜集。
      5. 報告(書面或口頭、個人或小組)。
      6. 話劇、廣播、朗誦、演講。
      7. 繪圖。
      8. 模型。
      9. 欣賞作品。
    4. 對學生的指導與回饋:
      1. 學生欠交家課,教師應了解背後的原因並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完成家課。若學生經常不能完成家課,亦可要求家長協助。
      2. 教師可用等級作回饋。
      3. 教師宜用評語作出回饋,具體清晰的建議可讓學生知道如何改善家課的表現及如何補救問題。
      4. 也可在網上為學生提供回饋。
  2. 如何給家課
    1. 給功課
      科任老師吩咐同學做功課後,在黑板上填寫學生繳交該份功課的日期,並指示同學把家課寫在手冊內。
    2. 收家課
      班主任收功課
      1. 每天早上,班長或科長班主任點名時段收功課。
      2. 科長將欠交功課同學學號填寫在「欠交功課表」上,再由班主任簽名核實。
      3. 班長於8:45前將家課連同「欠交功課表」交到校務處。
      4. 校務處於3:40分將欠交家課紀錄交班主任,班主任將欠交字條貼在手冊「欠交家課紀錄」欄內。
      科任老師的處理方法
      1. 收到「欠交功課表」後需即督促欠交功課的學生即日補交功課。
      2. 學生於 即日 3:55 pm前補交功課的,科任老師需於 4:10 pm在「欠交功課表」的「即日補交」欄修正並交到校務處。
      3. 跟進「遲到」及「缺席」的學生繳交功課。欠交功課資料如有任何修改,請在「B」欄各項以「」表示;而「修訂」一欄用作書寫特殊情況,並於每天四時前把「欠交功課表」交校務處以便更改電腦資料。
      4. 教師自行收功課的,請立即自行填寫「欠交功課表」並著班長立即交往校務處。
      5. 教員室門外有即日功課暫存簿架,老師請即日將收到的功課領回以作批改。
      6. 欠交一次功課扣科目功課分一分,校務處於學期終將同學欠交次數結算,。

三、評估政策

  1. 理念
    評估是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測驗、考試等方式,收集學生知識、能力、價值觀和態度各方面的學習表現,並據此以促進學與教。評估應涵蓋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包括學習過程和結果,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並重。
  2. 目的
    1. 評估是作為教學的延續,用以測量學生對學習的熟習程度。
    2. 找出學生學習能力的強項和弱項,從而作出跟進。
    3. 讓教師和學校檢視及修訂有關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期望、課程設計及內容、教學策略及活動,使更能配合學生的需要和能力,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學與教的成效。
    4. 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長處和短處。
    5. 讓學生知悉下一步要達成的目標,以及怎樣才能做得最好。
    6. 讓學生根據老師及其他評估者的回饋,改善學習。
    7. 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習上的長處和短處。
    8. 讓家長考慮如何協助子女改善學習。
    9. 讓家長對子女有合理的期望。
  3. 評估類別
    1. 學生平日的表現,包括習作及課堂表現等持續性評估:日常作業、提問、小測、默書、口頭報告、書面報告、專題研習、學習歷程檔案、討論、口試等。
    2. 上、下學期測驗。
    3. 上、下學期考試。
  4. 評估的範圍
    1. 學習的知識。
    2. 學生的各種能力,學習態度和所學習到的或懂得運用的知識、技能和概念。
  5. 評估的設計
    1. 需針對明確的學習目標。
    2. 能鞏固學習。
    3. 能激發思考
    4. 具挑戰性。
    5. 份量恰當。
    6. 能照顧學習差異。

學業獎勵

  1. 學習態度
  2. 目的:為鼓勵同學除了在考試用功外,亦同時注重平時上課之表現,主要是對學習誠意而非成績之一項獎勵。
  3. 評選方法:
    1. 每學年評選二次,於上學期中段及下學期末進行(下學期為進步獎)
    2. 每班設獎項二名。
    3. 上學期由各科老師推薦,最後由班主任決定。
    4. 各老師請對其任教各班級之各同學,按其上課時之表現,如專心、投入、合作、功課等提名二人給班主任。
    5. 如某科分別由多於一位老師任教者,亦請分別提名。
    6. 請各老師於指定日期前將提名交有關之班主任。
    7. 請各老師於指定日期收齊各科老師之提名,以提名次數最多二名同學為得獎者。如提名分歧過大,則請班主任自行取捨,最後將名單交教務部主任。教務部公佈得獎名單,並於適當時間頒獎。
  4. 學業進步獎
    目的: 鼓勵學生在各學科方面努力求進,對各班有進步的學生予以表揚。
    遴選準則: 下學期考試成績較上學期考試成績進步最大。
    名額: 每班兩名
    獎項: 各得獎者可獲獎狀及家教會送出的現金卷。
    頒獎日期: 獎項將於下學年結業禮日頒發。
  5. 學科及學業成績優異獎
  6. 學科獎
    目的: 獎勵學科成績優異同學。
    遴選準則: 每科最高成績同學。
    名額: 每科設獎項一名。
    獎項: 各得獎者可獲獎狀。
    頒獎日期: 獎項將於上/下學年完結後頒發。頒給每科最高成績同學。
  7. 學業成績優異獎。
    目的: 獎勵總成績優異同學。
    遴選準則: 每級最高成績的頭二名。
    名額: 中一至中三:各級第一、二名
    中四至中六:各級文理第一,二名
    獎項: 各得獎者可獲獎狀。
    頒獎日期: 獎項將於上/下學年完結後頒發。